你的位置:亞寶社區 >> 資訊 >> 產業財經 >>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

王定乾 好眼力造就好財力

發佈: 2009-4-19 18:09 |   來源: udn  |  查看: 267次

王定乾是寒舍老臣,見證藝品「台幣變港幣」的驚人報酬率。他給新手的建議是:多看、多聽、多請教,就能水到渠成,品味其中的樂趣。

(聯合報系資料庫)

藝術市場中,流傳著一種說法:只要口袋夠深、眼力夠好、加上有魄力出手,從藝品收藏中獲取穩健報酬並非難事,三、五年下來,最起碼都能「台幣變港幣」,價錢翻兩番。寒舍董事長王定乾就是最佳見證者。

蔡辰洋於1986年創辦寒舍,王定乾是第一個員工。王定乾回憶,當時的他剛踏入藝術領域,薪水並不多,但看多了,自然也有點興趣,想要擁有件屬於自己的藝術品,於是存了幾萬元,開始物色標的。

他收的第一件藝術品,是故宮書畫處處長吳平的書畫作品。當時寒舍為吳平辦展,有張畫,內容是隻單飛之雁,孤芳自賞、不隨波逐流,吳平題道「是不為序」,王定乾一看就愛上了,決定買下。直到現在,這張畫都還掛在他的書房中。

博物館洗眼 增強功力

有了個起點後,王定乾開始陸續收進各式藝品。20多年來,經手無數藝術品,他堅信「好東西是不會被埋沒的」,因為獨一無二是藝術品的特性,單就「精品」而論,市場買盤永遠旺盛、需求多是大於供給。此現象在古美術領域尤其明顯。

王定乾指出,骨董是無法再製的,永遠不會再有新的供給,一件骨董只要有兩個以上的收藏家喜愛,價格就有無限可能。這個特性,讓骨董市場中,常見「台幣變港幣」的故事;比如說,王定乾就曾以新台幣200萬元買進一件石魯的冊頁,不到一年後送至拍場,即以港幣220萬元拍出。

要收藏骨董,辨別真假是最大的難題,王定乾建議,市場新進者切勿貿然出手,應該多去博物館大量欣賞好的骨董「洗洗眼」,也可常逛骨董店與老闆聊天;他舉例道,名收藏家、五洲製藥董事長吳先旺剛開始收藏時,就是每天晚上都逛骨董店,一家逛過一家,聽老闆、收藏家開講,迅速累積背景知識。

近年來,王定乾也憑藉著在古美術領域累積的好眼力,開始關注當代藝術。

比如說,在2002年華辰拍賣中,有張中國當代藝術家劉野的作品《溫柔地殺我》,當時在拍場上流標,王定乾事後以私下交易方式,用人民幣8萬元買回。

「這張畫的內容,是一個小女孩,拿著一把刀子,對著一隻豬步步逼近。因為我生肖屬豬,就想買這張畫送我太太,提醒她對我溫柔點!」王定乾笑說。

用耳朵買畫 投資大忌

這張畫每次掛出來,就惹得太太不悅,最後只得放在倉庫中。2005年,王定乾將此畫送到上海保利拍場上,預估價定在人民幣12萬至15萬元,沒想到拍賣當日競投熱絡,最後以人民幣121萬元拍出。持有三年,報酬率近15倍。

「過去幾年當代藝術上演噴出行情,如今激悵再,卻留下了『只買名字』這個嚴重的問題。」王定乾指出,當代藝術較無真偽問題,收藏門檻相對較低,多數人剛開始買進時,只看藝術家的名氣與價錢,很少人願意真正去了解藝術家的學經歷、創作理念與作品的藝術性。

王定乾表示,不少市場新進者聽到哪個藝術家好、哪個藝術家作品漲得快,就買哪個藝術家的作品,連功課都沒有好好做,這是非常危險的,畢竟畫家不是機器人,並非每一張作品都是精品。

「從藝術欣賞、藝術收藏到藝術投資,這是個漸進的過程」,王定乾建議,還是得多看、多聽、多請教,最忌「用耳朵買畫」。

功課做得好,不僅能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欣賞藝術品的樂趣,也比較有機會買到好的藝術品;買到好的藝術品,只要中長期持有,自然會有好的報酬率。王定乾強調:「一切水到渠成,這才是藝術收藏與投資的樂趣所在。」

打印 | 收藏此頁 |  推薦給好友 | 舉報
上一篇 下一篇
 

評分:0

發表評論
查看全部回復【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