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亞寶社區 >> 資訊 >> 旅遊飲食 >>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

我們的島》發現道將圳

發佈: 2008-7-11 14:23 |   來源: udn  |  查看: 13次

【公共電視台/記者陳佳珣/報導】

機緣巧合發現道將圳,是一個環保界的朋友介紹,他說嘉義有位朋友努力做水圳保存工作,也想辦水圳研討會,讓各地水圳的文史地方團體做經驗交流。聯絡楊清樑先生,從他的言談中,就能了解他對水圳有很多想法,別人眼中平淡無奇的水圳,他卻視為珍寶,他眼中的道將圳是怎樣的面貌。

(攝影/陳慶鍾)

道將圳在台灣水利史上名不見經傳,但它卻是台灣第二古老的水圳,開鑿時間可以追溯到清康熙26年,西元1687年。

因為了解才懂得去珍惜,因為有本才有根。道將圳以前是居民飲用、戲水、洗衣,生活與水圳脫不了關係,但現在不同了,水質污染、水泥化,家長不敢讓孩子到水圳戲水,鐵欄杆、水泥護欄層層阻隔保護,水圳成為危險的地方,水圳就像是只有排水溝的功能,家家戶戶把廢水排進去,人離水圳越來越遠。

楊清樑在道將圳踏查了五年,發現這條水圳經過的聚落、沿途的人文歷史資產豐富,而讓他長期投入水圳守護的工作,也希望這條水圳隨著時代變遷,而有新時代的意義,改變現代人對水圳的漠視,重新找回人與水圳的和諧關係。

(攝影/陳慶鍾)

●側記

保護水圳、也尊重居民的權益,楊清樑對水圳的想法,不是只從水圳出發,他覺得生活在這裡的人,他們的想法是該被尊重,也納入整體規劃。在過程中,接觸到一些居民,他與居民討論閒談,在我觀察是很自然的互動,有時候我是被擺在一邊,他的注意力就是在居民身上,民眾與他閒談並沒有什麼戒心,人與人的距離感覺很近。

●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「我們的島」節目──第462集「還我清淨霄裡溪」。本集將於7月14日週一晚間22:00~23:00播出,7月19日早上10:00~11:00重播。

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:

★還我清淨霄裡溪

霄裡溪是一條名不見經傳的河流,因為華映、友達把廢水排進來,讓它開始被注意,當國家法規並不足以保障原來生存在這裡的居民的權益時,就應該被檢討。台灣很小,有多少的好山好水好土地可以這樣被犧牲?把土地、水源都毀了,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還能平安嗎?(記者陳佳珣報導)

★發現道將圳

機緣巧合發現道將圳,是一個環保界的朋友介紹,他說嘉義有位朋友努力做水圳保存工作,也想辦水圳研討會,讓各地水圳的文史地方團體做經驗交流。聯絡楊清樑先生,從他的言談中,就能了解他對水圳有很多想法,別人眼中平淡無奇的水圳,他卻視為珍寶,他眼中的道將圳是怎樣的面貌。(記者陳佳珣報導)

★未來電力時代

一座座的風機、太陽光電板這些再生能源,都是未來電力問題的新希望,如何不讓「新希望」蒙塵,謹慎的規劃是很重要的前置作業,尤其是向「自然」借力,如何借力使力,讓綠色電力可以永續使用,是值得大家好好來研究的。(記者林燕如報導)

【公共電視台】

打印 | 收藏此頁 |  推薦給好友 | 舉報
上一篇 下一篇
 

評分:0

發表評論
查看全部回復【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