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亞寶社區 >> 資訊 >> 旅遊飲食 >>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

俄羅斯》哈巴羅夫斯克/移動地理 看見歷史

發佈: 2008-7-09 14:21 |   來源: udn  |  查看: 17次

【聯合報/記者吳學銘/專題報導】

左:哈巴羅夫斯克的東方教堂外觀,這種重疊式建築手法,讓人想起俄羅斯有名的套娃,靈感是否由此而來。

右:哈巴羅夫斯克的火車站,建築宏偉,從這裡有火車可以通往中國東北,它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最大的交通轉運站。(記者吳學銘/攝影)

哈巴羅夫斯克(Khabarovsk),簡稱哈巴市,距海參威767公里,離莫斯科8521公里,舊名叫伯力,現有人口62萬人,是俄羅斯在遠東區最大城市,也是俄羅斯在遠東的鐵、水、空路中心。

此市建於1858年,哈巴羅夫的名字是為了紀念17世紀,第一個抵達此地的歐洲人哈巴羅夫而命名的,他的塑像立在火車站外。

地理教科書上說,哈巴市位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會處,是不對的,阿穆爾河(在中國稱黑龍江)流經哈巴市,我特別問導遊,怎麼沒看到烏蘇里河,她說,如果要看兩河交界,還得往西再走40公里。

左:哈巴羅夫斯克的女學生,盛裝參加軍事紀念日活動。

右:俄羅斯軍人在博物館聽取解說哈巴羅夫斯克的歷史,後方油畫是描寫150年前俄國和中國簽訂北京條約,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土地的故事。(記者吳學銘/攝影)

哈巴市有個地方史博物館,值得一看。在2樓小展室,一幅介紹1858年清朝官員奕訢代表清廷簽訂北京條約,將烏蘇里江以東、黑龍江以北的地方割讓給沙俄的油畫,旁邊櫃子裡還有北京條約的俄文版,內有奕訢的滿文簽字,同一條約中有俄文和滿文兩種文字,這是北京條約的複本。

而代表俄方簽字的人叫尼古拉穆拉維耶夫,當時是西伯利亞的總督,著白色軍裝,油畫中的他看起來很高傲,個頭和高度也比奕訢大且高,而奕訢被畫成一副委屈模樣。這是一幅強烈歧視的歷史油畫,卻被用來作為俄羅斯軍事思想教材,有軍人來參觀,這幅畫肯定被扭曲講解的。

走出博物館,看見牆上掛著一幅活動招牌,原來哈巴市準備慶祝建市150年,真是巧,我正好在伯力被併吞150年後的今天,出現在哈巴市,真是歷史的巧合。

左:金鷹列車上,優雅古典的裝潢,臨窗好寫意。

右:金鷹列車上的晚餐,品嘗俄羅斯道地美食──薄餅魚子醬。(記者吳學銘/攝影)

離開哈巴羅夫斯克,金鷹列車往西駛3千多公里,穿越西伯利亞的永凍層,這一帶是西伯利亞環境最惡劣的地方,其間只散居著數個小移民村,幾近與世隔離的環境,根本就很難生存。但金鷹列車豐富且精緻的餐食,倒讓我覺得不虛此行。

中餐有道湯,是彼得堡的傳統濃湯,叫Rassolnik(濃死你),裡頭有鹽漬瓜、燕麥片,加一點牛肉和蔬菜,味道很好。晚餐主菜是基輔雞,並非基輔產雞,而是作法的問題,雞肉被攪碎填充成捲包,再油炸,端出來時表面金黃,肉餡鮮香,味道美極。

【聯合報】

打印 | 收藏此頁 |  推薦給好友 | 舉報
上一篇 下一篇
 

評分:0

發表評論
查看全部回復【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】